2023-09-16 15:26
彩色叶树种主要是指叶片呈现红色、金黄色、紫色等色彩,并且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彩色叶树种的叶片可以在某个生长时期呈现色彩,或者是在整个生长期都保持同一种色彩。
(1)观花类树种:福建省园林景观中的观花乔木主要有:二乔玉兰、凤凰木、木棉、紫薇、木芙蓉、碧桃、鸡冠刺桐、洋紫荆、垂枝红千层、蓝花楹、紫叶李以及夹竹桃等。
(2)观叶类树种:金叶垂榕、花叶扶桑、八角金盘、花叶鹅掌柴、小叶黄杨、龟背竹、银杏、一叶兰、红桑、黄纹万年麻、洒金变叶木、黄叶假连翘、南天竹等。
(3)观枝类树种:例如金丝垂柳、红端木、白桦、黄金槐等。
2彩色叶树种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方式
2.1孤植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通常把叶色鲜艳、树姿优美的孤植树放在构图的中心位置,既能够充分体现它本身的个体美,还能够发挥中心视点的作用,引导人们的视线。例如摇曳多姿的南天竹、红枫,高大挺拔的银杏等都适合孤植,能够形成视觉焦点。例如厦门植物园有一株高大的红枫,就以其鲜艳的色彩吸引了游客的视线。
2.2丛植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采用三五成丛的彩色叶树种种植在建筑前,经常以常绿树为背景,或者是把彩色叶树种点缀在风景林中,既能够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又能够形成活跃的园林氛围。例如可以把南天竹、紫叶李等有着鲜艳颜色的树种丛植于浅色系的建筑物旁边,或者是利用色彩对比的原则,采用常绿针叶树种作为背景,然后把花叶系或者是金叶系的树种与常绿针叶树种相互搭配,能够有锦上添花的感觉。例如,福州森林公园中就在浓密的风景林中搭配种植有一丛秋色为黄色的银杏,能够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紫叶李、红枫等丛植的彩色叶树种可以呈现出自然造型,但也有红花檵木球、金边黄杨球等彩色叶树种可以进行人工修剪成彩叶树木球、柱等。
2.3群植或者片植
把彩色叶树在园林景观中进行成群或者成片的种植,可以构成风景林,也可以在园林中当作背景或者伴景。采用彩色叶树种的美化效果比单纯采用绿色树种要好很多,像银杏等彩叶树种不仅个体效果好,群体的效果也很好,既适合孤植,也适合群植。例如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的福州森林公园中的竹类观赏园,里面有226种竹子品种,吸引了很多游人前去观赏。
2.4色块种植
色块种植主要是指把彩色叶树种与其它绿色树种进行搭配种植,形成美丽的字符或者图案等。例如将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红花檵木、金边锦熟黄杨等株丛紧密,并且耐修剪的彩色叶树种与龙柏、雀舌黄杨等绿色基础种植材料进行相互搭配,可以形成美丽的图案、镶边或者花带等。例如在福建省的广场上,经常采用紫叶小檗、金叶假连翘等彩色叶树种布置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与大片的绿色草坪相间成为主景。
3结语
彩色叶树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部门应该在对彩叶树种进行合理搭配的同时,强调彩色叶树种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根据本地的气候环境等扩大彩色叶树种的栽植面积以及应用范围。在进行配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树种的生长特性、生态习性、观赏特性,以及美学中色彩的统一和对比、节奏和韵律,甚至意境表现等艺术性的问题,从而使彩色叶树种在景观设计中保持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园林绿化;树种选择
随着豫南小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生活品味有待改善,城镇绿化水平需要提高。合理搭配景观树种,对豫南城镇绿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景观树种绿化原则
1.1防止树种选择单一
在各类绿化中,易选择一般树种多,优良树种少;阔叶树种多,针叶树种少;春季花木多,夏秋季花木少的格局。未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
1.2克服盲目引进绿化树种
有的地方热衷于“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绿化设计重“洋”轻“土”,在苗木选择方面不考虑树木生态学特性,不考虑绿化地区自然环境,违背了苗木生长发育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劳民伤财、半途而废。
2.园林景观树种绿化技术
2.1做到“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就是使园林绿化景观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绿化工程地区光、热、水、土相适应,使绿化种植树木生长旺盛,观赏价值高,生态效益好,能够满足居民生活和文化发展需要。
2.1.1行道树。选择树干高,冠形大,分枝点适宜树种。落叶树如:国槐、马褂木、悬铃木、梧桐、乌桕、银杏等。常绿树木如:广玉兰、香樟树、雪松、湿地松、油松、塔柏等。
2.1.2公园、花园绿化树种。适当地选用庭荫树、景观树、花灌木、藤木。主要树种有:白皮松、红叶李、红叶碧桃、雪松、罗汉松、千头柏、龙柏、淡竹、紫竹、木槿、石榴、百日红、木香、凌霄、紫藤等。
2.1.3工矿区绿化树种。可选用吸收有毒气体,阻滞烟尘,对有毒气体抗性强的树种,如抗硫能力强的树种:臭椿、桑、构树。吸氯气较强的树种:法桐、桃、桧柏、桑、女贞、君迁子、垂柳等。
2.1.4居民区绿化树种。进行植物配置时,兼顾隔音、吸尘效果,选择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管理简便的庭荫树,如榆树、法桐、毛白杨、木槿、紫荆、桧柏、女贞、大叶黄杨、楝、刺槐、三角枫、石榴、核桃、柿子、桂香柳、山楂、侧柏等。
2.1.5机关、学校绿化树种。除选用若干庭荫树、园林景观树种外,并可选用观果、观花、观叶的乔灌木,如:桂花、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广玉兰、红玉兰、腊梅花、月季花、金边黄杨、马褂木、梧桐、紫竹、海棠、红枫、龙爪柳等。
2.2把握景观树种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等方面的因素,将树种分类为阳性树种、阴性树种、中性树种、防风树种、耐水湿树种、耐瘠地树种、耐干旱树种、耐盐碱树种等。
2.3注重适应性与观赏性相统一
2.3.1观形植物选择。园林树木的树形有圆柱形、塔形、卵圆形、圆锥形、倒卵形、圆球形、半球形、伞形、垂枝形、拱形、曲枝形、棕榈形、匍匐形、风致形等类型,只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安排和配置,就会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韵律感,构成美丽协调的画面。
2.3.2观叶植物选择。根据观赏特性,分为3种:亮绿叶类,叶片深绿而有光泽,大多数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异形叶类,如鹅掌楸、七叶树;彩色叶类,如金钱松、枫香、黄栌、三角枫等。
2.3.3观花植物选择。观花树木指在花形、花色、花量、花香诸方面具有特色的树木、其中以花色更为重要,是园林景观重点。园林精品工程达到“四季有花、五颜六色、月月芳香”境界。
2.3.4观果植物选择。观果指果实形状奇特、色泽鲜艳、经久耐看,并不污染环境的树木,分为异果类、色果类、多果类。树木的果实除一些食用外,还可供观赏,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3.5观干植物选择。以观赏树木枝干的颜色和树皮的外形为主,在园林绿化中起到点缀的作用,可适当选择一些树干、树枝异常的皮色来突出特有的效果。如红色枝干者有红瑞木;白色枝干者有白皮松;古铜色枝干者有毛桃、桦木。
2.4增加能净化空气的树种
有些树木的根、茎、叶、花等能分泌一些微生物或有杀死和抑制细菌生长的挥发性物质,能使人们紧张情绪得以改善。同时,树木附近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2.5有利于对环境条件的改善
树木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也是氧气的天然制造厂。选择具有吸收、净化各种有毒气体和物质的树种,如抗二氧化硫强的植物、抗氯气强的植物、抗氟化氢强的植物等。
3.结论
关键词:喀斯特山地;景观树种;光合色素;含量;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P642.25;S684;Q945.11(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0-4551-05
贵阳市郊区多为碳酸盐岩山地[1],因生态环境脆弱,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并且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地面产生砾石堆积,出现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2],最终形成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石质荒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3],成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产生退化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石质荒漠化(以下简称石漠化)不仅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恢复,更严重制约着山区的经济发展[4,5]。所以对退化的喀斯特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就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民脱贫致富的迫切要求。景观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多种生态功能,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有较强的应用潜力[6-8],其在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重建中的巨大潜力将促进石漠化防治、生态恢复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植物体内的光合色素(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基础,而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对光合速率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叶绿素含量有可能作为筛选高光效作物品种的一个间接鉴定指标[9-11]。光合色素的含量是客观反映植物利用光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可以作为判断植物光合生理能力、反映环境胁迫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12-15]。目前对绿化树种光合色素含量变化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9,16-18],但喀斯特山地景观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研究的报道较少,尤其对贵阳市郊区喀斯特山地多种景观树种光合色素含量更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试验选择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贵阳市郊区喀斯特山地上生长的景观树种为材料,对16种不同的景观树种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不同景观树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与实地生长环境适应性的关系,从而为贵阳市郊区喀斯特山地筛选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景观树种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当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处理
选择贵阳市花溪区桐木村石头寨大坡脚试验地中长势基本一致、无病虫害的16种不同景观树种为试验对象,16种景观树种分别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Hemsl.)Sarg.]、黄心夜合(Michelia bodinieri Finet et Gagnep.)、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红翅槭(Aceraceae fabri Hance)、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亮叶含笑(Michelia fulgens Dandy)、乐昌含笑(M.chapensis Dandy)、深山含笑(M. maudiae Dunn)、红花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Levl.)Airy Shaw]、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飞蛾槭(Acer oblongum Wall.)、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Levl.)Rehd]、红叶乌桕[Sapium discolor(Champ. ex Benth.)Muell.-Arg.];每种树分别随机取3株成年树,在每株树上取方位相同的叶片36片,在实验室将叶片用自来水洗3遍,再用去离子水洗2遍,用滤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去掉中脉;用消毒过的手术剪将各树种叶片分别剪碎,样品大小在2 mm左右,把同一树种不同生长部位的叶样分别混合均匀,然后分别进行各树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19-22]。
1.2 测定方法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采用丙酮-乙醇提取法[19,23]。每个样品称取0.1 g,3个重复,放入具塞试管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与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1),在室温(25 ℃左右)下置于暗处浸提,其间摇动数次,至材料完全变白为止。取浸提液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663、645、470 nm 3个波段的吸光度值(A)[19],然后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有关参数,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含量[mg/g(FW)]:Ca=12.72 A663-2.69 A645;叶绿素b(Chl b)含量[mg/g(FW)]:Cb=22.9 A645-4.68A663;叶绿素a+叶绿素b(Chl a+Chl b)总含量[mg/g(FW)]:CT=Ca+Cb;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 a/Chl b):Ca/b=Ca/Cb,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Car)含量[mg/g(FW)]:Ccar=(1 000 A470-3.27 Ca-104 Cb)/229。所得试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分析[2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景观树种叶片叶绿素a含量分析
叶绿素a是植物光反应中心复合体的主要组成成分,能执行能量转化,并偏向长波光吸收[25]。试验对不同景观树种叶片叶绿素a含量测定的结果见图1。图1结果表明,16种景观树种的叶片叶绿素a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其含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红豆杉、掌叶木、亮叶含笑、红翅槭、红叶乌桕、重阳木、深山含笑、飞蛾槭、红花木棉、白玉兰、黄心夜合、鹅掌楸、乐昌含笑、桂花、桤木、无患子。其中叶片叶绿素a含量低的3种植物分别为红豆杉、掌叶木及亮叶含笑;叶片叶绿素a含量高的3种植物分别为无患子、桤木及桂花;其他10种植物的叶片叶绿素a含量居中。由于适应性较强的树种能够代偿性地提高叶片叶绿素a的含量[23],因此无患子、桤木、桂花及乐昌含笑在贵阳市郊区喀斯特山地的适应性最强。
2.2 不同景观树种叶片叶绿素b含量分析
叶绿素b是植物组织中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捕获与传递光能,并偏向短波光吸收[25,26]。对不同景观树种叶片叶绿素b含量测定的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16种景观树种的叶片叶绿素b含量不同,其含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红豆杉、亮叶含笑、红翅槭、掌叶木、红叶乌桕、深山含笑、飞蛾槭、红花木棉、重阳木、黄心夜合、鹅掌楸、乐昌含笑、白玉兰、桂花、桤木、无患子。其中叶片叶绿素b含量低的3种植物分别为红豆杉、亮叶含笑及红翅槭;叶片叶绿素b含量高的3种植物分别为无患子、桤木及桂花;其他10种植物的叶片叶绿素b含量居中。
2.3 不同景观树种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分析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在光合作用中参与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既可直接反映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功能的强弱,也可用来表征逆境胁迫下植物组织、器官的损害程度与衰老状况[27],对不同景观树种的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测定结果如图3。从图3可见,16种景观树种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含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红豆杉、亮叶含笑、掌叶木、红翅槭、红叶乌桕、深山含笑、重阳木、飞蛾槭、红花木棉、黄心夜合、鹅掌楸、白玉兰、乐昌含笑、桂花、桤木、无患子。其中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低的3种植物分别为红豆杉、亮叶含笑及掌叶木;叶片叶绿素总含量高的3种植物分别为无患子、桤木及桂花,其他10种植物的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居中。分析表明,在16种景观树种中,无患子、桤木、桂花以及乐昌含笑的叶片光合作用功能最强、适应性最广,这与它们叶片叶绿素总含量较高不无关系。
2.4 不同景观树种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分析
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Chl a/Chl b)与植物光合器官的发育状态及光合活性相关,其变化反映了植物固有的遗传特性[28],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条件的影响[29]。不同景观树种叶片的Ca/b=Ca/Cb计算比较结果如图4。由图4可知,16种景观树种的叶片Ca/b数值有一定的差异,其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重阳木、白玉兰、掌叶木、无患子、深山含笑、红花木棉、乐昌含笑、红叶乌桕、飞蛾槭、桤木、鹅掌楸、黄心夜合、红翅槭、桂花、红豆杉、亮叶含笑。其中Ca/b数值低的3种植物分别为重阳木、白玉兰及掌叶木;Ca/b数值高的3种植物分别为亮叶含笑、红豆杉及桂花,其他10种植物的Ca/b数值居中。通常叶绿素a吸收长波光,叶绿素b吸收短波光,Ca/b数值>1,说明叶片叶绿素a含量相对高于叶绿素b,这将易于形成较多的光合单元,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并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能。
2.5 不同景观树种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类胡萝卜素既是植物光合色素的一部分,也是活性氧清除系统中非酶促系列的成员之一,它可直接捕获自由基而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防止自由基对蛋白质、脂质和DNA的氧化损伤,进而有效地延缓植物的衰老[30]。对不同景观树种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结果见图5。从图5可见,16种景观树种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其含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红翅槭、亮叶含笑、掌叶木、红豆杉、红叶乌桕、重阳木、飞蛾槭、深山含笑、红花木棉、黄心夜合、鹅掌楸、白玉兰、乐昌含笑、桂花、桤木、无患子。其中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低的3种植物分别为红翅槭、亮叶含笑及掌叶木;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高的3种植物分别为无患子、桤木及桂花,其他10种植物的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居中。类胡萝卜素具有防止膜脂过氧化的功能,在强光照条件下,植物能提高叶片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减轻强光的伤害[17]。较高的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23],由此说明无患子、桤木、桂花及乐昌含笑的抗逆能力在16种景观植物中是最强的。
3 小结与讨论
植物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植物对光能的捕获,进而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植物光合色素含量不同,对光能吸收和转换的能力也不同,这会导致各种植物对脆弱的喀斯特山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不同[31-33]。试验结果表明,16种景观树种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了这些景观树种具有不同的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红豆杉、掌叶木、红翅槭、亮叶含笑4种景观树种叶片内表现较低;而在无患子、桤木、桂花、乐昌含笑4种景观树种叶片内表现较高;其余的红叶乌桕、重阳木、飞蛾槭、深山含笑、红花木棉、黄心夜合、鹅掌楸、白玉兰8种景观树种叶片内的光合色素含量表现居中。而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最低的4种景观树种分别为重阳木、白玉兰、掌叶木及无患子;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最高的4种景观树种分别为亮叶含笑、红豆杉、桂花、红翅槭,其他8种景观树种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处在中间水平。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无患子、桤木、桂花及乐昌含笑4种景观树种既能吸收较多的长波光,又能吸收相当的短波光,同时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在16种景观树种中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的能力最强,从而能生产出更多的光合物质,因而生物量积累多,有效延缓衰老的能力强,这从侧面反映了这些植物对喀斯特生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作为贵阳市郊区脆弱的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的首选景观树种;若把它们作为先锋树种种植在喀斯特山地,对促进当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将有着重要的作用;红叶乌桕、重阳木、飞蛾槭、深山含笑、红花木棉、黄心夜合、鹅掌楸、白玉兰8种景观树种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性次之,也可选择其作为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的景观树种;而红豆杉、掌叶木、红翅槭、亮叶含笑4种景观树种是不适合用于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的树种。
积极筛选和培育出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景观树种,可以促进贵阳市郊区脆弱的喀斯特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服务功能[34-37],并能促进城郊的园林绿化建设;同时这又能将城市周围的荒山秃岭建成城市花园,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扩大人们的休闲绿地面积,美化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38-41],并且通过观光旅游的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喀斯特山地观景树种的树种多样性选择及建植技术等方面内容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长宏,蒋忠诚,袁道先. 西南岩溶地区植被喀斯特效应[J]. 地球学报,2001,22(2):159-164.
[2] 袁道先,蔡桂鸿. 岩溶环境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 瞿 林. 广南县岩溶森林保护及石漠化治理[J].林业调查规划,2001,26(4):70-75.
[4] 黄威廉,屠玉麟,杨 龙. 贵州植被[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5] 郭 柯,刘长成,董 鸣.我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生态适应性与石漠化治理[J]. 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0):991-999.
[6] 贺 勇,李 磊,李俊毅,等. 北方30种景观树种净化空气效益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5):37-39.
[7] 何跃军,钟章成.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18(5):586-592.
[8] 钟济新. 广西石灰岩石山植物图谱[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9] 郭 帅,郭倩瑜,郭红彦. 五种绿叶和彩叶树种光合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38-44.
[10] 何成新,黄玉清,李先琨,等. 岩溶石漠化地区几种生态恢复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J]. 广西植物,2007,27(1):53-61.
[11] 姜 霞,张 喜. 贵州喀斯特山地几种常见树种的光合特性比较[J]. 林业科技开发,2011,25(3):13-16.
[12] MARTINEZ-ABAIGAR J,NUNEZ-OLIVERA E. Sessonal changes in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mposition of aqutatic bryophytes[J]. Journal of Bryology,1994,18:97-113.
[13] BARSIG M, SCHNEIDER K. Effects of UV-B radiation on fine structure, carbohydrates, and pigments in Polytrichum commune[J]. Bryologist,1998,101(3):357-365.
[14] MARTINEZ-ABAIGAR J,NUNEZ-OLIVERA E,SANCHEZ-DIAZ M. Effects of organic pollution on transplanted aquatic bryophytes [J]. J Bryol,1993,17(4):553-566.
[15] 詹少华, 林 毅, 张 倩. 天然棕、绿彩色棉叶片光合色素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2):174-177.
[16] 郭守华,杨 晴,杨晓玲,等. 金叶女贞光合色素特性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27(1):84-87.
[17] 何春霞,李吉跃,张燕香,等. 5种绿化树种叶片比叶重、光合色素含量和13C的开度与方位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2):134-143.
[18] 王会霞,石 辉,李 秧.城市大气环境下绿化植物叶片比叶重和光合色素含量[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7):1134-1142.
[19] 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0] 傅松玲,黄宝龙. 皖东石灰岩山地次生林演替趋势与树种的生理特性分析[J]. 林业科学,2002,38(1):50-55.
[21] 黄玉清,王晓英,陆树华,等. 岩溶石漠化治理优良先锋植物种类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J].广西植物,2006, 26(2):171-177.
[22] 师生波,李惠梅,王学英,等. 青藏高原几种典型高山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1):40-46.
[23] 杜 娟,虎虓虓,李安奇,等. 成都10种外来杂草叶片比叶重和光合色素含量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 1879-1881.
[24] 余建英,何旭宏. 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杜,2003.
[25] 刘锦春,钟章成,何跃军,等. 重庆石灰岩地区十大功劳的光合响应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2): 158-163.
[26] 沈允钢. 光合作用在世纪之交的研究动向[J].生物学通报, 1999,34(6):64-70.
[27] 张淑玲,陈桂琛,毕玉蓉,等.施肥对栽培川西獐牙菜适应高原强紫外线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388-391.
[28] 李丹丹,司龙亭,李 季,等. 弱光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9,24(1):133-137.
[29] 尚 莉,武继承,管秀娟,等. 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J]. 河南农业科学,2009(2):25-27.
[30] 冯长松,严秀将,卢欣石. 北京地区不同秋眠型苜蓿叶片光合色素的比较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5):95-98.
[31] 胡方彩,罗庆莲,孙 云. 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孤岛生境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 贵州科学,2011,29(4):23-28.
[32] 刘玉国,刘长成,魏雅芬,等. 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0):1009-1018.
[33] 吴 静,秦 飞,王 维,等. 我国石灰岩地区特有植物研究进展[J]. 江苏林业科技,2010,37(2):50-54.
[34] 王方芳,傅松玲,黄成林. 皖南歙县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的调查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1):113-116.
[35] 余龙江,吴 耿,李 为,等. 西南岩溶地区黄荆和檵木叶片结构对其生态环境的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8): 1517-1523.
[36] 张信宝,齐永青. 非干旱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科学检讨及建议[J]. 中国水土保持,2004(10):5-7.
[37] 江荣翠,黄成林,傅松玲. 安徽宿州石灰岩山地次生林群落类型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1):88-92.
[38] 杨学民,秦 飞,马占元,等. 徐州石灰岩山地风景林营建的主要技术[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4):36-40.
[39] 吕仕洪,李先琨,陆树华,等. 广西岩溶乡土树种育苗及造林研究[J]. 广西科学,2006,13(3):236-240.
[40] 刘苑秋,王平启,杜天真,等. 南方山丘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5(6):43-45.
秋色叶树种如今已受到了园林界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一些观赏性优质的老品种,尤其是我国原产的本土植物,却往往容易遭人们所摒弃。其实,在园林应用中,盲目地追求新品种有时未必一定是最佳的选择。纵观上海一些历史悠久的公园、植物园以及绿地,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有不少经典的秋色叶老品种也十分出彩,如无患子、卫矛、鸡爪槭、榉树、乌桕、狭叶山胡椒、银杏、野漆、元宝槭等等。这些久经考验、应用较早的秋色叶树种往往具有适应性强、易栽培养护、冠幅大且苗源充足等优点;而新优秋色叶树种因其引种时间短,往往树冠较小、苗源较少、价格偏高,且部分栽培养护技术和适应性也尚未被人们完全掌握。所以,新、老品种的秋色叶树种在园林应用中是各有优势的,我们应合理地将这些新老品种相结合,营造出绝佳的秋季园林景观效果。
火焰卫矛
Euonymus alatus‘Compactus’
卫矛科卫矛属落叶灌木。火焰卫矛的适应性强,耐修剪,耐寒,株型紧凑,常呈球状。其叶在秋季可变为鲜红色,在嫩绿色草坪和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显得极为艳丽,目前在上海的园林绿化中通常将其3株一组种植或孤植。目前市场上火焰卫矛的规格较小,通常为冠幅60cm-80cm的小苗,人们在种植配置时常容易忽视其种植密度;但其最大冠幅往往可以达到3.5m~6m,故园林种植时应预留其充足的生长空间。目前,火焰卫矛在上海的高端楼盘中已有少量应用并达到了理想的秋色叶效果,其叶通常在11月中下旬开始由绿变红直至艳丽的血红色,如不遇大风天气,其秋色叶观赏期可长达1个多月。
柳叶栎
Quercus salicina
壳斗科栎属落叶大乔木。柳叶栎为相对较新的秋色叶树种,其原产美洲,在上海的适应性表现良好,已在不少园林中应用。在上海地区其叶片通常11月上旬开始逐渐由绿变黄直至暗褐色,通常可保持4周左右。因其株型高大挺拔且树冠匀称,常被人们点种在道路的两侧或小空间的植物群落中。此外,柳叶栎还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病虫害较少的树木,其适应性强,略耐水湿、耐寒、耐盐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质秋色叶树种。
‘隆冬之火’红瑞木
Cornus sanguinea‘Midwinter Fire’
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灌木。‘隆冬之火’红瑞木引入上海其实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但目前在上海地区的各类苗圃中还只能少量采购到,在园林应用中也仅限个别高档的楼盘小区,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人们对它习性还不够熟悉,未能配置在相对合适的区域。该树种性喜干冷,不耐高湿,故在配置时应将其尽可能布置在不易积水、通风良好的高燥地。目前在上海的部分楼盘中常将其用于园林景石旁或在人工水景边点缀,在种植过程中需抬高种植,避免积水。在上海地区每年的10月中下旬开始,‘隆冬之火’红瑞木的叶色便开始逐渐由绿变金黄或橘黄色,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色彩十分艳丽。在配置应用时常与其它彩色叶植物混和配置,形成强烈的色彩比,若无大风大雨,其秋色叶观赏期可维持一个半月。
鸡爪槭
Acer palmatum
槭树科槭属落叶灌木至小乔木。原产我国山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地,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性喜凉爽湿润的气候环境。鸡爪槭是目前上海园林应用中最为成功且最广泛的秋色叶树种之一。其株型飘逸自然,每缝春、夏季节,叶片翠绿且细腻精致;而到了秋季,其叶色又十分绚丽夺目,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在上海地区鸡爪槭的叶色通常于11月初开始逐渐由绿色转变为金黄色、桔红色或深红色;若不遇大风,观叶期通常可维持约25天-30天,但具体变色效果与维持时间还受土壤湿度、昼夜温差、光照条件等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
鸡爪槭通常作点缀应用,从春季与秋季的对比中我们可发现春季红枫、彩叶杞柳、黄金菊所带来的色彩效果在秋季则被鸡爪槭、香泡、无刺枸骨等所代替,从而令此处秋季景观的色彩毫不逊色于春季,其中鸡爪械点缀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乡土树种;移栽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其园林景观的建设应该回归自然,融入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其绿地内不仅要具备一定数量的乔木,同时还应该合理配置乔灌草,充分发挥绿地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因城市人口的增加,绿化各种指标不管是量还是质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的作用
乡土树种具有便于栽种、成本低廉和易于成活等特点,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很强,能够与其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乡土树种适应区域性自然生态环境的能力很强,其抗污染能力很好,便于管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乡土树种的种类较多,其成活率较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减少绿化建设的投入成本,同时其绿化效果也能达到城市建设的要求,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具有很好的美化作用和绿化作用。
二、乡土树种移栽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措施
(一)理论基础
1.适地适树的原则。树木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其主要包含热、光和气等一系列的小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树种生长所处的造林环境条件应该和树种所具备的生态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保持一致,从而发挥树种与土地的生产潜力,获得最好生长量的育林技术和营林技术。若将生长在高山中的树种移栽到平地上,将生长在酸性土壤的树种移栽到碱性土壤,因其存在的生态差异较大,其移栽的成功率较低。对此,在乡土树种移栽过程中,其定植地应该和原植地相似,在移栽之前,应该测定树种原植地的土壤条件与定植地的土壤条件,按照其测定结果对定植地土壤条件进行改善,从而提高乡土树种移栽的成活率。
2.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的结合原则。实现服务功能和艺术价值之间的统一;生态性和观赏性的统一;美化和绿化之间的统一。
3.地方特色建园和生态建园之间的结合原则。其设计不仅要满足生态学原理,同时还要遵循美学的相关法则,对乡土树种进行科学的配置,以此体现出当地城市的文化品位以及其地方特色。
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其绿地应该体现出可参与性以及可融合性,将园林建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技术措施
1.了解和掌握苗木的生态习性与生物特性,同时还应该了解苗木的来源地以及其种地土壤的条件等因素。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强健、满足城市园林绿化设计需求以及发育充实的苗木。
2.在选择树种的时候,应该结合其环境条件,比如风向、光照、湿度、风力、温度和土质等相关因素,选用满足要求的树种。此外,由于树木在移植过程中,容易损害树种的根,在移植以后树木的生长就会失衡,因此,为了确保树根和其地上部分水分之间的代谢平衡,应采取相应的断根处理。
3.树种移植以后的养护。首先应该及时进行支撑和固定,避免其倾倒,同时还要注意其控水问题,由于新移植树种其根系的吸水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减弱,对于土壤水分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因此,在控水过程中,只需要确保土壤适当的湿度即可。其次要进行喷水和遮荫,由于树木地上部分的叶面会因蒸腾作用容易失水,因此必须要及时进行喷水保湿,在喷水时,应该均匀,以此为树体提供一个湿润的气候环境。若树木的初期移栽为高温季节,应搭棚遮荫,降低棚内的温度,以此减少树种水分的蒸发。最后,还应及时施肥与松土,在树木移植初期,其根系的吸肥能力比较差,应该采取根外追肥的办法,待其根系萌发以后,再实施土壤施肥。在施肥时应该薄肥勤施,以此防止对根系的损坏。此外,为了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促进其根系的萌发,应该实施相应的中耕松土工作,从而避免土壤的板结。
三、城市园林景观中乡土树种移栽的作用
(一)生态效果
随着城市进程的逐渐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因城市为生态脆弱地带,其城市的街道地面大多是以硬质景观为主, 导致城市原有的一些自然植物和生态群落受到破坏。乡土树种因其叶面积指数较高,在短时期内能对于恢复城市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园林景观也逐渐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并加大了对乡土树种的利用,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一种乔灌木相结合的复层结构形式,使人们在步入园林中的时候,能够充分感受到城市自然园林的气息。此外,在城市园林景观中运用乡土树种,不仅可降低其工程的造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其养护的费用。
(三)景观效果
乡土树种能够在短时期内提高城市绿地景观效果,这些高大的树木构成了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空间的主导者,其景观空间层次感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中的生物种类和城市环境空间的异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园林景观中乡土树种的移栽,不仅能够提高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还便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可持续城市生态环境的形成,便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益民,曹基武,祁承经等.中国中部城市发展乡土彩叶树种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2):171-175.
[2] 刘智能,张爱琴.林芝地区乡土园林树种缺少利用的原因及对策[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1,05(6):58-60.
[3] 梁艳,杨晓杰,刘敏等.齐齐哈尔市乡土树种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园艺,2011,(1):116-119.
关键词:生态林;选择与配置;景观影响
中图分类号: S727.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60
进入21世纪,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城市不仅能够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悦目的景观娱乐场所。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建设者意识到“生态”和“景观”这两个内涵相对独立的概念在林场建设方面其实具有相同的性质,自此景观生态林的概念逐渐得到认可,并在全国大范围地区得到实践。景观生态林强调生态与景观功能的合二为一,因此林场工作人员需要谨慎选择树种和配置方法,尽可能遵循自然规律,在满足生态林功能的同时营造物种和谐、视觉美好的林场景观。
1 景观生态林树种选择与配置的方法
景观生态林的规划与建设需要考虑景观规模、植物选择、空间格局三大内容,在改善自然环境的同时,融入色彩、线条等美学元素,营造富有情趣和娱乐性的场所,此外还可以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场景,增加林场的可游览性。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方面要遵循和谐融洽的理念,提高生态林整体的抗干扰能力和抗病能力。
1.1景观生态林树种的选择
因地制宜是树种选择同时也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景观生态林的规划要以本地树种为主,慎重引进外来树种,避免生物入侵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林场主要树种由骨干树种和观赏性植物为主:骨干树种以速生林为主,避免使用单一树种,否则很容易感染病虫害,使林地大面积受损;观赏性树种分为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形类四种,营造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需要注重色彩的运用、空间搭配,使人们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致,目前各地区普遍提倡使用彩叶树种,实现色彩的协调统一,打破全部为绿色树种的单调格局。以南方多雨温热地区为例,适合大面积种植的速生树种主要有樟树、铁刀木、桂花、泓森槐等。彩叶景观树主要有红枫、海棠等。观果类树种主要有台湾栾树、杨梅等。通过选择不同的树种,能够营造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的美丽景观。
1.2景观生态林树种的配置
景观生态林树种的配置需要坚持保护、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达到优化生态、改善景观的目的。在空间构图上,使用高大的乔木林为骨架,通过配置低矮灌木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格局,选择不同的彩叶树种,增加林冠色彩的丰富度,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在平面构图上,注重水体、道路与林带的协调,通过调整林带的形状丰富景观平面构图形状的丰富度。同时要重视游步道的景观设计,尽量保持原有的林木,清楚影响景观的杂草杂树,增加常绿香味灌木的种类和数量。在立体构图方面,注重林冠线和树叶色彩的变化,形成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多层次组合的结构,其中地被层以速生攀缘藤蔓类植物为主,美化裸露的地表和岩石。
2 生态林树种选择与配置对景观效果的影响分析
2.1生态林树种选择与配置对景观效果影响的分析方法
对景观生态林建设效果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因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学科的发展,定性的指标也能够用定量的方式来表达,使得评价方法和结果能够更真实的接近事物本质。对景观影响的评价主要从生态林整体建设效果出发,对物种群落进行分析,主要的指标包括:林场的外部特征、季相变化、搭配组合;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构景层次;相对多度、频度等。在上述指标中,物种的丰富度、郁闭度、层次、相对多度、频度、搭配组合可以通过数据直接反映,而外部特征、季相变化需要通过构建不同的模型来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换,以便于将各个数据综合到一起进行分析,得到客观合理的结果。
2.2生态林树种选择与配置对景观效果的影响
总体上来讲,通过合理选择树种、科学配置格局,生态林的景观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林中植被丰富度、郁闭度大大提高,构景层次丰富,符合自然景观的特点。经过选择的树种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色彩,使得林场的外部特征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风貌,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林中各树种长势良好,未有大面积病虫害爆发的现象发生,避免了过去生态林建设易受灾的弊病,促进了生态林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景观生态林集林学、生态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是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建设热门,符合未来生态工程发展的方向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城市建设者在人们对城市建设要求更高的背景下意识到“生态”和“景观”这两个内涵相对独立的概念在林场建设方面其实具有相同的性质,景观生态林强调生态与景观功能的合二为一,因此林场工作人员需要谨慎选择树种和配置方法,尽可能遵循自然规律,在满足生态林功能的同时营造物种和谐、视觉美好的林场景观。为了发挥景观生态林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林场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对待树种选择和配置工作,以构建合理的空间、色彩格局。除此之外,还要分析树种选择配置对景观的影响,评价景观生态林建设效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金利飞,李菊英.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
[2] 曹良军,于延军.如何合理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成本[J].河北林业科技,2011,(03).
关键词:四平;景观植物配置;美学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功能
中图分类号:S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2-0113-02
0前言
四平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西南部,气候宜人,适合人居,而为了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健康,景观植物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园林绿化中不可替代的景观要素。而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并兼顾景观植物的其他功能作用,因此其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1景观植物的功能作用
1.1充分发挥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满足人们的审美感受
园林植物美化功能首先决定于植物的自然美,然后是植物配置、整形等种植设计的构图艺术美。第一,植物的自然美取决于它别具一格的形态,色彩与风韵之美,这些特点随着季节与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与发展;第二,植物配置要在满足生态习性要求的基础上,从平面到竖向合理布局,满足各种不同功能和艺术的要求,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使植物能健康生长,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并且要充分考虑植物之间的组合美和植物与自然的协调美。正确选择树种,才能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特性,形成四季富于变化的美景。
1.2注重景观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
遵循景观植物的生物学规律,应用植物生态位互补,互惠共生的生态学原理,建立合理的、稳定的复合人工群落。
目前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林业碳汇被逐步推到了一个重要位置,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要尽量选择碳汇功能强的树种,而且许多植物还分别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要合理利用植物的这种特性,营造生态园林景观。见表1:
1.3合理搭配,注重植物的休闲功能
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要满足居民生活、休闲等各方面的需要。开放空间易于人们谈心、交流,以及一些集体性的活动;郁闭场合则利于人们独处、静思,享受片刻安宁。在营造植物时,要使空间有开有合,种植设计有疏有密。
2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
2.1审美艺术原则
景观植物群落配置是各景观植物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组合。在其植物配置中,同样应遵循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主体与从属、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这六大基本原则。景观植物群落设计中,还要注意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美,注重树种的个体与群体美。
2.2适地适树原则
优先考虑易成活、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营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植物景观,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
3景观植物树种选择利用
在综合考虑植物的功能作用,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树种,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构成一个多层次,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景观。同时四平市四季分明,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特色,如春花、夏荫、秋实、冬枝等,显示植物在四季的风采与妙处。其主要配置树种,简单列于表2:
4结语
景观植物的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简单堆积,而是各种植物在审美及生态习性上的艺术配置,结合四平市的环境,尽量选择乡土树种,营造出地域、历史传统及文化特色使四平市的景观配置具有地方特色。
关键词:秦皇岛;绿化景观树种;冻害
中图分类号: S7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83-1
1 调查方案
1.1 树种选择
选择在绿化中应用较多的、常见的外地引进树种:法桐、合欢、白蜡、千头椿、玉兰、西府海棠、樱花、紫叶李、柿树、山楂、雪松、紫薇、北海道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每个树种根据栽植的数量调查50-80株。
1.2 地点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地点:市区内街道两侧(选取纵、横共6条)、市区外道路两侧(选取4条)、沿海周边(选取4个地方)、小区绿地(选取4个小区)、街边游园(选取3个)、苗圃地(选取2个)、岭坡地阳坡、岭坡地阴坡,每个地点随机抽取调查的树木不少于30株,做好标记。
1.3 调查时间
2010年3月初至9月底,持续记录干茎、主枝、侧枝、叶蔟、花芽、果实受冻害情况。
1.4 冻害程度分级
(1)严重:植株整株冻死比例达80%以上。(2)重度:干茎基本冻死,但根系或干茎基部能萌发出新枝条或多年生主枝及侧枝全部冻死。(3)较重:树干或外皮冻裂,裂缝经过生长可以愈合,对植物的生长或观瞻影响较小或者一两年生侧枝50%以上冻死。(4)较轻:树干、外皮或一年生枝条虽然受到危害,但对植物的生长及观赏影响较小。
2 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记录,汇总、分析的结果如下:
2.1 树种方面
(1)冻害最严重的是柿树、雪松和紫薇:柿树在果园、道路、街头游园整株死亡率达100%;住宅小区稍好些,但也只是部分枝条萌发新叶,有的整个一大枝冻死,秋季挂果明显减少,且落果严重,低温冻害对子房发育造成了危害;雪松整株冻死率达85%,针叶受冻害达95%,表现为失绿变红,冬季做防寒(枝干覆稻草,外遮彩条布屏障)的,冻害轻些,侧枝未冻死,针叶虽然有的变红,但萌发了新叶;紫薇整株冻死率达60%,地上茎干冻死、从根部萌生枝条的有30%,做防寒和不做防寒的差别不大。(2)法桐、樱花、山楂受冻害较重:都有树皮变褐色的现象,但随着气温回升,树液流动,颜色回转,变白、后恢复绿色。法桐整株死亡率为10%,树势弱的受冻害较严重。樱花一、两年生枝条有50%被冻死,花量减少。山楂结果减少50%且果实较小。(3)北海道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受冻害较重,整株死亡率达10%。(4)西府海棠、千头椿受冻害较轻:虽然树皮大多变红褐色,但后来恢复正常,比较耐寒;合欢、白蜡未受影响,耐寒。(5)这些树种树干冻裂的不多,樱花发现四株,树皮冻裂,深及木质部:紫叶李枝干冻裂严重,占30%,宽有的达1cm、深达木质部,长0.5m左右不等,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稍有愈合,但流胶严重,造成树势减弱。
2.2 立地条件方面
(1)地势低洼的地方、风口处、岭坡地阴坡面冻害严重。(2)小区内、土层深厚、灌溉条件好、背风向阳的地带冻害较轻,土层薄、缺水的地带冻害较重。(3)管理精细,使树势强壮,并做好涂白、防寒措施的,冻害影响小些。
3 冻害原因分析
(1)防冻害意识麻痹:由于连续多年的暖冬气候,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冻害现象,导致管护者在防冻害意识上有所放松,从养护成本考虑,在防冻措施上便偷工减料。(2)低温降雪太突然:冬初气温较高,但低温降雪来得太快、太突然,持续时间又较长,致使植物的还未正常进入休眠状态的各种组织,遭受严重冻害,细胞间隙出现结冰现象,导致质壁分离,细胞膜或细胞壁破裂,细胞死亡,致使枝条甚至整株植株死亡。(3)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大,白天树体温度升高,夜间温度迅速降到冰点以下,树皮和外圈木质部猛然冷却收缩,而内部木质部仍保持较高温度,收缩较少,结果是树皮和外木质部崩裂、脱离,导致枝干冻裂。另外,用彩条布包裹的植株,白天高温产生的水汽在夜间结冰附着于枝条,重复的给予枝条细胞冻、化为害,导致枝条部位组织坏死。(4)积雪为害:积雪折射太阳光于树干、主枝等部位会出现日灼现象,造成枝条组织坏死。
4 防冻害措施
(1)在设计中注重适地适树的原则:在绿化设计中尽量避免选择耐寒性差的树种,或者把耐寒性差些的树种设计栽植在背风向阳、土层肥沃等立地条件好的地方。(2)加强管理,提高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贮备:春季加强肥水供应,以促进新梢生长和叶片增大,提高光合效能,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保证树体健壮。7月份后控制灌水,禁施氮肥,适量施用磷钾肥,可促使枝条及早结束生长,有利于组织充实及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抗寒能力。(3)灌防冻水:由于水的比热较大,白天温度高时可以吸收热量,而夜间气温低时可以释放热量,使植株周围温度变化相对平缓。(4)树体涂白:涂白的树干、主枝,可有效预防日灼,还对病虫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5)搭防寒屏障:树干、主枝用稻草包裹,聚拢枝条,外包裹彩条布,缝合严实防风吹散;对于高大的雪松等可在四角插立木棒搭设防风屏障。(6)根颈培土和在根部周围施有机肥:在植株根颈部培30cm高的土堆和施有机肥,可减少地面热量散失,有效防止植物根颈部的冻害。(7)刷防冻剂:在冬季来临之前(11月底)和1月份给树干、主枝、侧枝刷两次防冻剂,可提高树木的抗逆性,有效预防因低温引起的冻害。